旗下子公司
境外分支机构
境内分支机构
作为我国首家全国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已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大型金融机构。交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本行始终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已形成了“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高管层全权经营”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涵盖党的建设、战略管理、授权经营、风险和资本管理、信息披露、社会责任等领域,有效保障了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本行股权结构稳定均衡,拥有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均由从业经验丰富的国内外银行家、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法律律师等专业人士构成。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劲的综合实力。2018年是本行创立110周年。交通银行作为我国存续至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金融品牌,享有“百年老店”的信誉优势,拥有很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本行资产规模超过人民币本集团资产规模超过人民币9万亿元,净利润超过人民币700亿元,连续九年跻身《财富》(FORTUNE)世界500强,一级资本在全球银行中逼近前十位(在《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位列第11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优势。
富有改革精神的大型银行。本行自重新组建以来,一直扮演银行业改革先行者角色,改革基因塑造了本行的改革创新优势。本行是我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第一家成功引进外资、第一家赴境外发行上市的中国大型商业银行。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本行再次承担中国金融改革试点任务,连续三年“20+20+21”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其中,深化改革向基层下沉,以“放管服” 为原则,推进专项授权、考核分配和人事薪酬制定改革,释放基层经营活力;事业部改革成效显著,“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不断提升的全球服务能力。本行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国际业务优势明显、提供全球金融服务的国际一流银行。本行国际化布局在国内同业中居于前列,已初步建立起“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拓展全球布局”的境外银行机构布局。报告期末,本行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家境外银行机构,境外营业网点共65个(不含代表处),境外银行机构资产总额接近人民币1万亿元。同时,本行已与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80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为3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参加行提供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
持续强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本行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多渠道、跨地域服务实体经济。目前,本行综合化发展在国内同业中处于第一阵营,除商业银行主体业务外,业务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保险、证券、债转股等服务领域,旗下全资子公司包括交银租赁、交银保险、交银投资等;控股子公司包括交银国际、交银基金、交银国信、交银人寿等。其中,交银国际已于2017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系券商;报告期末,交银租赁资产规模在行业内排名首位总资产在行业内名列前茅,是首家表内租赁资产超过两千亿的金融租赁公司。
日益凸显的财富管理特色。本行在业内较早提出财富管理服务理念。通过持续建设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体系,财富管理品牌和特色日益凸显。个人业务领域,已建立起覆盖中高端以及大众客户的完整客户分层服务品牌体系,中高端客户的核心服务品牌“沃德财富”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报告期末,本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达到人民币2.52.88万亿元。公司业务领域,对公财富管理品牌“蕴通财富”品牌建设显现显成效,“蕴通账户”、“蕴通产业链”等重点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荣获《财资》“中国最佳现金管理服务银行”、《亚洲货币》“中国最佳供应链融资银行”等称号。
全能型的“大服务”格局初具雏形。本行是最早将服务作为战略发展目标的银行,并于2013年进一步提出“做金融业服务最好的银行”。本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报告期末,本行贷款余额达到人民币本集团贷款余额达到人民币44,569.14亿元,较年初增加人民币3,539.55亿元,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本行不断抓服务文明规范,创新服务模式,解决客户体验的“痛点”;加快推进网点智能化、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便捷服务;持续完善“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实现线上和线下双线一体协同,全能型“大服务”格局逐步形成。优质服务成为本行经营优势和特色,在中银协“百佳”示范单位评选中连续6年三届夺冠。在2017年银监会开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评中,本行成为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唯一获评一级行的银行。
全方位地拥抱金融科技发展潮流。本行高度重视金融创新,2010年成立产品创新与推进委员会,从战略层面持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成立的531工程及创新实验室搭建了金融业务处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平台,为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先后成立互联网金融中心、线上金融业务中心,推进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加快线上渠道建设,重点打造手机银行APP、买单吧APP,两个应用平台的市场影响力和活跃客户数均居于行业前列。同时,本行快速推进网点服务智能化和轻型化发展,以智能机具为载体,通过引入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远程智能服务等技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此外,全面深耕与互联网公司跨界合作,先后与苏宁、唯品会等达成战略合作,探索金融与科技的共赢发展格局。
健全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本行始终恪守稳健经营原则,全面落实中央有关金融风险防控的各项要求,把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贯穿于经营管理始终,持续完善以“全覆盖、全流程、责任制、风险文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全年累计减退加固授信金额人民币892.04亿元,进一步提升风险化解缓释能力。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构建了本行资产质量优势。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减值贷款率1.50%,较年初下降2个基点,不良贷款率低于中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减值贷款率低于中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主要资产质量指标较年初实现“一升五降”。其中,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2.58个百分点;减值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减少人民币94.26亿元和人民币103.59亿元,逾期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分别较年初下降0.42和0.41个百分点。同时,本行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风险案件,各类监管检查中未发现重大问题,境外机构合规管理得到当地监管机构普遍认可,多家境外机构监管评级保持当地中资银行最好水平。
与汇丰银行富有成效的战略合作。2004年,本行与汇丰银行缔结战略合作协议。十多年来,双方股权合作基础始终稳固,期间汇丰银行曾多次增持股份。报告期末,汇丰银行为本行第二大股东 (实益持股比例19.03%),在董事会中拥有两个席位,其中王冬胜先生担任本行非执行副董事长。双方高层和业务团队保持密切沟通交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打造交行-汇丰“1+1”服务品牌,国际业务、公司业务、个人业务、托管业务等领域合作规模持续扩大,真正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交行汇丰全方位战略合作被市场视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成功典范。